精力管理<美>吉姆·洛尔 (Jim Loehr) / [托尼·施瓦茨 (Tony Schwartz)__个人

  1. 我们所有的想法、情感和行为都对精力有积极或消极的影响。
  2. 生命的终极质量并非由寿命衡量,而是由我们如何在拥有的时间里投资精力决定
  3. 我们越是本着负责的态度对待它,越能变得多产而高效。反之,越是怨天尤人,我们的精力会变得越是消极、质量低下。
  4. 全情投入需要身体活跃、情感联动、思维集中,并且达到超出个人短期利益的意志高度。全情投入会从根本上颠覆我们的生活方式。
  5. 体能,情感,思维和意志
  6. 精力越是消极、情绪越低落,表现就越糟糕;反之,精力越积极、情绪越高涨,表现也会越高效。因为使用过度和使用不足都会削弱精力
  7. 我们也必须学会将自己的生活看作一系列短跑冲刺,在某些时间段全情投入,在另外一些时间段闲云野鹤,更新精力储备,以应对下一个挑战。
  8. 任何会导致不适的压力都可能帮助我们提升能力——在体能、思维、情感和意志上都是如此——只要事后得到有效的恢复。
  9. 我们的意愿和自律性远比我们想象的薄弱。如果某件事你每次做之前都需要思考,你很可能不会长久坚持这件事。维持现状对我们有莫大的吸引力。
  10. “仪式习惯”指的是定义明确、具有高度计划性的行为。毅力和自律将人们推向某种特定的行为方式,而仪式习惯自动会把人们拉向某条轨道。
  11. 多数人花费太多时间处理眼下的危机,应付他人的期望,而不是思维清醒地思考什么最重要,并以此为指导做出谨慎的选择。
  12. 用实际行动缩小“现实的我”与“理想的我”、“目前的精力管理方式”与“为达目标所需要的精力管理方式”之间的差距。
  13. 精力管理,而非时间,才是高效表现的基础。高效表现源于有技巧的精力管理。领导者正是团体精力的统筹人。他们首先要具备个人精力管理技巧,然后才能调动、集中、投入和维持团队的集体精力。
  14. 因为使用过度和使用不足都会削弱精力,必须不时更新精力以平衡消耗
  15. 为了提高能力,我们必须突破自己的惯常极限,模仿运动员进行系统训练
  16. 明确目标,正视现实,付诸行动。
  17. 最佳时刻,往往发生在一个人的身心为了达成艰难目标或完成有意义的事情,而自愿达到极限的时候
  18. 能力拓展的关键在于,既要超出日常的极限,又要定期休整恢复,二者兼备才能成长
  19. 我们培养情感、思维和意志能力的方法与体力相同,必须系统性地将自己置于超出惯常极限的压力当中,并在过后得到充分恢复。拓展能力需要为了长期回报接受短期的不适。
  20. 间歇训练比稳态训练在锻炼体力方面更有效,在体力恢复方面更高效。
  21. 为了保持全情投入的状态,我们必须工作就休息片刻。
  22. 正面情感可以更有效地支配个人表现,所有能带来享受、满足和安全感的活动都能够激发正面情感。
  23. 体能和情感精力密不可分。如果压力倍增而体能不足,我们会产生一种紧迫感,进入高-负面的象限,时刻提醒自己有些需求还没有满足。
  24. 情绪恢复的来源越丰富、越有内涵,我们越能补充自己的精力储备,恢复力越好…
  25. 保持优秀表现的诀窍之一是在工作环境中至少交一位好朋友。一段稳固的关系包括付出与回报、倾诉与倾听、珍视他人和被人同等珍视
  26. 只有真正学会倾听他人,不插嘴,也不作武断的判定,他才能公平地评判他们的能力
  27. 为了达到最佳表现,我们必须汲取愉悦、积极的情感,享受挑战、冒险和机遇。
  28. 正面情感精力的关键因素是自信、自控、人际关系与共情。
  29. 在高强度压力下调动积极情感的能力是领导力的核心。
  30. 任何带来享受、令人满足和安心的活动都可以作为情感的再生和恢复方式。
  31. 在身体层面,睡眠太少或亚健康导致的疲倦使得注意力难以集中;在情感层面,焦虑、挫败和愤怒的情绪也会干扰注意力,损害乐观心态,尤其是面临高度压力的情况时。
  32. 在这些情况下,她会问自己:“最坏的情况是什么?如果有可能出错的地方都出错了,后果是否可以接受?”几乎每次的答案都是肯定的,这让她感到非常宽慰。事情的严重程度降低了,她的表述方式也会缓和起来。
  33. 每天早晨,爱丽丝的仪式习惯都以生命中值得感恩的事物结束。这一部分最让她满足,她在提醒自己足够幸运的事实——身体健康,衣食无忧,爱自己的丈夫和两个儿子,还有充满挑战性的工作。
  34. 每天的时间是固定的,不仅要聪明地使用时间,更要确保有限的精力用于最重要的事物。
  35. 最有益于全情投入的思维精力是现实乐观主义物真相,却仍朝目标积极努力。
  36. 优化思维精力的关键在于思想准备、构建想象、积极的自我暗示、高效的时间管理和创造力。
  37. 转换思维频道可以激活不同的大脑部分,提升创造力。
  38. 如果缺乏某种思维能力,需要系统地加以锻炼,不断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并充分休息。
  39. 尼采有句名言“知晓生命的意义,方能忍耐一切。''一个人如果有自己的人生目标,他的勇气和信念,即使面对艰难困苦和个人牺牲也会在所不惜。意志精力由激情、奉献、正直与诚实支持着。
  40. 意志精力的关键动力在于性格品质——按照价值取向生活的勇气和信念,即使面对艰难困苦和个人牺牲也在所不惜。意志精力的支持部分包括激情、奉献、正直与诚实。
  41. 罗杰之所以不考虑自身行为的长期后果,很大程度是因为他不清楚自己的人生意义和前进的方向,最终导致所有精力系统都受到了伤害。
  42. 自私自利反而会削弱精力,妨碍表现。我们越是被自己的恐惧和担忧掌控,越难调动精力做出正确举措。
  43. 生而没有意义的人是痛苦的,没有目标、没有目的、无需继续忍受。他很快就会迷失。我们的人生态度需要从根本上转变。我们既要自己学着转变,也要向绝望之人伸出援手,告诉他我们对生活的期待其实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生活于我们有何期望。我们要停止追问生命的意义所在,每时每刻提醒自己接受生命的检视。我们的回应不仅体现在言语和冥想中,还要贯穿我们的行为举止。生命的终极意义是担起责任,找寻难题的答案,并且完成生命为每个人设定的任务。
  44. 每个人都拥有许多未知的潜力,只能在困境中才会激发它们。如果癌症的折磨具有意义,那一定是让我们变成更好的自己。
  45. 真相其实很简单,琳达高估了自己的做事能力。
  46. 意志精力源于价值取向和超出个人利益的目标。品质——依照价值取向生活的勇气——是意志力量的关键因素。最强大的意志力量是激情、投入、正直和诚实。意志精力的消耗与再生密不可分。意志精力通过超越自身的目标和自我关心间的平衡得以维持
  47. 只有真正深刻地关心自己所做的事情,认为自己所为真正有意义,人们才有可能做到全情投入。使命感是我们的火种,我们的动力,也是我们的精神食粮。
  48. 因为我们的根基薄弱——缺乏信仰和坚定的价值观,因而很容易被生活的狂风推来搡去。面对生活无常的挑战,如果我们缺乏使命感,便无法站稳脚跟;
  49. 问题的关键并非在于生活赋予你怎样的意义,而在于你是否主动将生活变成自己价值取向的载体
  50. 恒心、正直、卓越、创新和投入。它们成为他改变的原动力和衡量改变的标准
  51. 当目标感从消极流向积极、从外部流向内部、从自己流向他人,它就成为生活中最强大也最持久的精力源。
  52. 只有在自由选择并享受事物本身的情况下人们才会表现出更多热情,从中获得更多乐趣。
  53. 你可以从思考一个简单的问题开始:“我现在的生活是否值得我曾为之放弃的一切?”
  54. 对于权力、财富或名利的追求或许都算作动机,但这些事物都属于外部激励,是为了满足某种缺陷而非为个体带来成长或转变。
  55. 如果现在就是人生的尽头,你学到的最重要的3件事是什么?为什么它们如此重要?想想你最敬重的一个人,描述他/她身上你最钦佩的3种品质。你能做到的最好的自己是什么样的?你希望你的墓志铭如何总结你的人生?
  56. 我们通常的行为都是权宜之计,并非由价值观推动。我们选择此刻让我们感到舒适的做法,或者暂时填补空缺、减轻痛苦
  57. 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价值观,仍然可以带着自信力量和尊严做出正确的选择,不被愤怒、怨恨和不安的情绪困扰。
  58. 内部动机指的是我们对某件事物本身渴望,渴望仅仅源于其带给我们的满足感。
  59. 在行动中体现的价值叫作美德。
  60. 厘清价值观是一回事,每天都按照价值观做事是另一回事。
  61. 一旦逃避痛苦的现实变成了生活常态,最终的苦果还是要由我们自己承担…
  62. 放下令人注意力分散的事情,对于在工作中取得成功也是必要条件。当你需要全情投入某项任务而非故意逃避时,放下焦虑和成见会产生有益的效果。
  63. 诚实地看待自己的行为仅仅是第一步,为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同样重要。真相或许能还你自由,却替代不了你接下来要做的事情
  64. 人们用压抑的方式把不想要的情绪流放到自我意识之外。
  65. 若困在狭隘的自我视角中,我们也不会注意到或有意培养自己的能力。
  66. “我们只有满怀震惊地看到真实的自己,”精神学家爱德华·惠特蒙写道,“而不是看到我们希望或想象中的自己,才算迈向个人生活现实的第一步。
  67. 你的日常行为有多少符合你的价值观,并为你的使命服务?你的工作表现多大程度上反映了你的价值观、符合自我构想?
  68. 你有多少负面精力消耗在了自我防御上——沮丧、愤怒、恐惧、怨恨和嫉妒?反之,你有多少正面精力投入在成长和产出上?你有多少精力投入在自己身上,有多少精力投入他人?对当前的平衡你感觉如何?对这样的平衡你最亲近的人有何感想?你消耗了多少精力为超出你掌控的事担心、沮丧,并试图影响它们?最后,你是否明智且高效地投资了你的精力?
  69. 自我欺骗的另一种形式,便是认定自己的观点就是事实。
  70. 虽然这种情况下的现实有可能是不可更改的,然而我们赋予它的意义却全由我们自己决定。
  71. 当我们的自我解读采用个人的、消极的和渲染的角度(都是我的错……结果总是这样……会影响我做一切事情),我们会放弃并失去动力。若能采取相反的角度,我们会受到鼓舞,获得精力。”在没有细节佐证的情况下,托比或盖尔的想法都不足以称为事实,但是显然,乐观的解读更容易给人行动的力量。
  72. 过于纠结自己的一面之词——无论乐观还是悲观,不仅是一种假象,更是一种危险。
  73. 成功企业的领导人都完美地融合了两种看似矛盾的品质:坚定的决心和谦逊。
  74. 由于人们的自我价值感脆弱易碎,面对不愿承认的自我会觉得受到了威胁。我们要带着勇气跳入未知的世界,也要理解自己不愿面对事实。我们必须有意朝真相的方向前进,明白自我保护意识有时会拖累我们的步伐。只要我们理清视野,就会看清面对的阻碍。直面人生中最艰难的真相是种挑战,也是种解脱。当我们不再需要遮遮掩掩,就不再畏惧暴露自己。大量的精力得以释放,用于全情投入生活,拥抱自己的力量并持续加强锻炼。即便走了弯路,我们也可以承担起责任,重新调整轨道。
  75. 我们不愿承认自己身上具有某些品质,却仍然会不自知地表现出来。
  76. 面对真相需要我们保持开放的心态,承认自己被蒙蔽的可能性。
  77. 承认自己的局限性能帮助我们降低自我防御,增强积极精力。
  78. 每天都要进行一系列思维专注练习,提高专注力,并不断加入新的内容,确保大脑始终面对挑战.不管面对什么样的事情,他要么全情投入,要么有策略地离开。
  79. 面对的困难越大,人们越容易退回旧日的生存习惯,此良好的习惯非常重要
  80. 我们建议你思考一个或一群你钦佩的人物,或者审视自己在生活中最高效的领域
  81. 主观意愿和自律性的局限在于,每一项对我们自制力的需求都会消耗我们容易枯竭的精力储备。
  82. 休息的方法越有计划和条理性,越能提供更多的精力。
  83. 面对难度越大的挑战,仪式习惯越要细致入微
  84. 精确性和具体性也能将习惯与价值观联系起来。仅仅构建愿景蓝图还不够,只有时常温习才能产生强大的意志精力
  85. 每天早晨上班途中,他会拿出几分钟温习自己的职业目标;晚上下班途中,他把卡片翻到背面,阅读自己的人生理想。最重要的并不是我们沟通生命意义的方式,而是要养成重拾生命意义的习惯。
  86. 你一次性设定了太多改变,远远超出个人意愿和自律的有限能力,所以很快又退回到原来的
  87. 生活模式。你不仅仅没有坚持下来,还会告诉自己江山改本性难移,原本的生活方式是不可能改变了。
  88. 你需要慢慢养成习惯——一次只关注一项重大变化,每一步都设定一个可行的目标。
  89. 你可以最开始每周3次、每次步行15分钟,然后逐周增加步行时间或加快步伐。只有越过舒适区才能发生成长和改变,但是太过压迫也会增加放弃的概率
  90. 记录进展若想变革持久,第二个关键要素是每天进行行为自查。自查可以帮助你看到个人预想和实际行为的差距。
  91. 给自己施压并不意味着在达不到目标时批判或惩罚自己。负面动力效果短暂,并且会耗费精力。责任感既能防止我们施展无穷的自我欺骗手段,又能让我们了解面前的阻碍
  92. 个人意愿和自制力之所以有局限性,是因为每一次自控都会耗费有限的资源。
  93. 精确性和具体性是在30~60天的周期里养成习惯的关键。尽量避免做出快速消耗自制里的选择。
  94. 与所爱之人组成家庭,把家人放在首要位置。身外之物总是来了又走,只有亲密关系才会永恒。2.努力工作,高标准要求自己,永远不要在能力范围内退而求其次。3.尊重并善待他人。